
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张峭、王克、李越、魏腾达
[摘 要]风险保障是农业保险的核心功能,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提升农业保险政策效果、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评估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核心功能的发挥程度,本文基于客观数据,重点从保障水平、保险赔付两个方面对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保险保障仍存在损失补偿有限、补贴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标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应着力从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形态升级、完善农业保险合约设计、合理界定中央和省级的补贴责权、建立明确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硬性退出机制、着力破解农业保险应收保费“顽疾”、发挥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等方面入手,推动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发展评价;保障水平
健康管理,打造保险行业新生态
何剑钢、高雁、孔维政
[摘 要]健康管理是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防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险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公司加强风险防控、创新费率形成机制的需要。中国的“保险+健康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健康管理参与度低、服务质量堪忧、交互性差缺乏长期健康互动、未形成保险行业健康生态圈等问题。在政策支持和保险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众多保险公司积极尝试“保险+健康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领先发展模式,建议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将长期互动融入全流程健康管理,以科技赋能保险行业健康管理,细分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保险+健康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服务;健康生态;保险科技
新时期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战略定位与产业机遇
林娟娟
[摘 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规模、投资主要方式及投资情况的特征表现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认为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资本市场多层次改革的推进为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带来了发展机遇。建议加强股权投资的战略资产配置,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加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比重,探索夹层基金、母基金、S基金等多维度创新股权投资方式,完善保险股权投资上位法,给予保险私募股权投资灵活配置的政策空间,支持新的保险股权投资模式。
[关键词]保险股权投资;战略新兴产业;资本市场改革;夹层基金;S基金;母基金
基于价值树建立财险分公司经营管理审计模型
任泽华、马曦、蒲彦芹
[摘 要]以价值树建立经营管理审计模型的优势在于直观可视化,可以很好地体现内在逻辑,有利于确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本文基于价值树模型分解原理和经营管理审计内容,以财险分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基点,逐层分解,重点介绍了运用价值树模型构建审计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了具体运用举例。
[关键词]价值树模型;指标分解;经营管理审计
数据挖掘助力寿险营销数字化转型
冯海燕
[摘 要]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险行业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与保险领域知识、经验的融合。保险公司对海量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找到有用的信息,找到规律、建立模型,从而提升收入、降低成本、获得商业价值。然而,当前寿险公司对数据挖掘的运用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战略缺失、数据可得性欠佳、法规滞后,以及对错误代价与投资回报的顾虑等。本文建议以营销端作为寿险公司数据挖掘运用的先行突破,并从战略方法、策略内容(模型)等方面探讨了数据挖掘如何助力寿险营销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数据挖掘;寿险营销;数字化
关于合约压缩对分出人及比例合约再保人的利弊分析
田广宇
[摘 要]“合约压缩”是再保险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一般认为合约压缩对比例合约再保人不利。本文以风险定价曲线为工具,通过推导合约压缩情况下分出人、比例合约再保人和非比例临分再保人各自分摊的保费及损失公式,研究了在不同的损失下上述各方获得的保费与承担的责任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了比例合约赔付率受合约压缩的影响,从而证明了无论合约压缩与否,分出人和比例合约再保人的利益均是一致的;在合约压缩情况下当损失高于一定程度后,分出人和比例合约再保人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分出人应用合约压缩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再保险;合约;临分;风险曲线
从《民法典》关于担保规则的变化谈保证保险诉讼应对策略
周玉华
[摘 要]保证保险在性质上存在保险说、保证说以及混合说,本文支持混合说,即保证保险既是保险,可以享受保证保险条款的除外责任和免责条款带来的免责,又是保证,可以主张保证规则下保证人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保证规则的改变使保证保险合同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包括《民法典》让保证方式回归本位,即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一般保证;明确保证期间的性质;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形;保证无效时保证人的责任等。针对这些变化,保险公司经营保证保险业务应充分重视和利用《民法典》默示一般保证规则的变化;应看保证保险条款约定的保险人是否承担补充责任;应对投保情况和底层资产全年进行现场尽职调查;应了解是否存在其他导致主合同无效的情形,从而使保险人的从合同无效而不用承担保险责任的情况等。
[关键词]保证保险;担保规则;保险;《民法典》;保证人
从融资性保证保险新业态看保险欺诈的风险及应对
徐伟、卢洋、余玲珊、杨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带有融资功能的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融资性保证保险的实操也在不断创新,并在备案保险条款之外,出现了各种为促成订立保险合同的特别约定,不仅改变了原有融资性保证保险的法律关系,也使保险事故范围、保险人责任性质等问题产生争议,更有甚者,因粗放开展融资性保证保险导致保险人自身偿付能力不足。笔者团队近年来处理了多家保险公司因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引发的争议,金额大、法律关系复杂、牵涉主体多、追偿难等问题构成了保险公司处理此类争议时的普遍困局。本文试图从融资性保证保险的新业态出发,探讨融资性保证保险欺诈的相关问题,并为保险人处理类似争议及防范风险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资性保证保险;欺诈
德国医保治理及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的研究
冯鹏程、邵晓军、赵正堂
[摘 要]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起源地,医疗保障制度已有130多年历史,其以高度的普适性,成为国际上效仿国家最多的医疗保障模式。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建制之初确立了自治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自治主体内部的自我管理,也包括自治主体之间的协商谈判。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平等的博弈协商达成医保政策目标。同时,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双元并立,结构互容”,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但目前医疗保障领域各方利益协商机制不足,在国家加快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借鉴德国医保治理及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的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国;医疗保险;医保治理;商业健康保险
从战略高度重视农业风险管理——农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理论研讨会成果综述
整理人:杨久栋、于小君、郭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