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拓展新客户向服务老客户转变

 

万峰

 

[摘 要]销售新单是寿险公司追求的业务目标,也是代理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积累客户资源不仅靠拓展新客户,更重要的是服务老客户。服务老客户是代理人责任所在,服务老客户才能创造公司利润,通过服务老客户可以实现保单再开发、开拓新客户,创建良好口碑。服务老客户要注重售后服务,做好基本服务,重视理赔服务。

[关键词]寿险;销售;代理人;服务;理赔

 

 

科技助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研究

 

赵思健、张峭

 

[摘 要]我国农业保险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但现阶段依旧存在一些制约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不仅相关机制和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还需要科技应用的创新支持。本文首先论述了科技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指出科技可以加速农业保险的转型升级,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然后提出保险科技创新应用的实现路径;最后总结现阶段农业保险科技创新应用存在的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农业保险科技创新应用的发展深化,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商业保险公司构建健康生态的重要性

 

赖军

 

[摘 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保险行业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也受到疫情冲击;但健康险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居民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也在增长。2019年底实施的修订后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赋予了保险公司在参与健康管理方面更大的空间,市场竞争逐渐转向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方面的竞争。结合国内外实践来看,聚合、连结、创新是商业保险公司顺应市场趋势和应对竞争的三大手段。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健康服务的支付方,应发挥其天然的聚合优势,将健康服务链条聚合在一起。健康产业涉及健康管理、看病就医、居家养老等方方面面,需要多个产业协同合作,紧扣需求,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形成叠加效应。面对客户需求,还需要保险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利用新技术,简化流程、优化体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关键词]健康险;健康管理;生态圈;用户需求

 

 

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

 

傅天明、吕飞、任婕、荆菁

 

[摘 要]车险综合改革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以“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在给市场主体带来发展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对我国车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解析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为保险公司应对车险综合改革提出建议:保险公司应当审慎认识车险综合改革,找准自身发展优势,通过不断提升综合销售能力、客户经营能力、筛选定价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借助改革大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车险综合改革;消费者权益保护;“五位一体”竞争能力

 

 

营业中断保险之实务探析

 

李政明、陈劲松

 

[摘 要]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被迫停产停业,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营业中断保险的索赔案件大幅增加。本文对营业中断保险的实务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期对保险业、相关管理者和投保企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保险业;营业中断保险;实务分享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与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的比较分析

 

艾乐、薛维

 

[摘 要]本文对比分析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两款伤残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用于人身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意外伤残保障责任时的评定,在保险合同纠纷中适用《合同法》和《保险法》相关规定;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对受害人的致残程度予以评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属于刑事附加民事赔偿、侵权赔偿,适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相关法律。前者为保险人履行合同约定给付的保险金提供评定和理算依据,后者为肇事方(责任方)因侵权行为给予受害人的赔偿金提供评定和计算依据。在保险理赔诉讼实务中,有些法庭只考虑造成损伤事故的原因(如交通事故、刑事伤害),未考虑诉讼事由(保险合同纠纷或交通事故侵权赔偿),不当适用法律,对于保险行业的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不予采纳、约定赔付比例不予认可。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便正确适用法律,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伤残标准;人身保险;诉讼;法律适用

 

 

关于开发专利维权型保险产品的思考

 

李广明

 

[摘 要]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各地纷纷开展知识产权保险工作,其中专利维权型保险是知识产权保险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险种,但具体产品往往根据各地政府的要求设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投保人及投保专利范围、保障责任、法律行动决策等专利维权型保险中涉及的众多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厘清专利维权型保险产品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供保险公司在设计专利维权型保险产品时参考,也供投保人在投保时选择。

[关键词]专利维权型保险;专利;保障责任

 

 

黎巴嫩贝鲁特港特大爆炸事故险种影响分析与思考

 

初苗苗、党予彤

 

[摘 要]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剧烈爆炸事件。官方称爆炸由存放在贝鲁特港口仓库内超过6年的2750吨化学品硝酸铵引发,事故导致160余人死亡、超过6000人受伤,预计经济损失达100亿至150亿美元,保险损失超过20亿美元。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受到爆炸事故影响的险种及相应的影响机制,短期内水险市场受影响最大,财产险市场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长期中政治信用险和贸易信用险的风险将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爆炸事故的风险特征,总结爆炸事故对保险行业的多重启示,即发挥保险行业风险管理职能,防范“灰犀牛”风险,警惕“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的连锁效应;对于“走出去”企业和中国保险行业而言,应特别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风险情况。

[关键词]贝鲁特港口爆炸;保险损失;风险管理

 

 

对保证保险内涵的探析

 

李利、许崇苗

 

[摘 要]我国200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但并未对保证保险的内涵进行界定,导致实践中保证保险业务不尽规范,对保证保险的性质依然未完全达成共识。中国银保监会于2020年5月发布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借此契机,在回顾我国关于保证保险立法的基础上,借鉴域外和国内保证保险实践,基于保险法原理,依据《保险法》对保险的定义,对保证保险(主要指履约保证保险)的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保证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为权利人,投保人为义务人,当事人依然只有两方,并不存在“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之类的合同主体;保险标的为无形之权利,保险利益为债权请求权保险利益,保险事故为义务人不履行债务,故意不履行债务也构成保险事故,对保证保险的内涵作出了合理界定,并分析了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债务构成保险事故是否与《保险法》第二十七条不符等基础理论问题,以期对保证保险业务开展和纠纷解决提供指导。

[关键词]保险法;保证保险;定义;内涵

 

 

对融资性信保业务经营相关问题的思考

 

张岚

 

[摘 要]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以下简称融资性信保)业务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业务模式中存在与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相冲突的因素。与传统财产保险业务相比,融资性信保业务经营需应对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业务风险更高。经营融资性信保业务需对险种功能、业务风险特点有足够清晰的认识,重视产品条款费率的设计及使用管理,规范特别约定条款的运用,控制业务风险。对融资性信保业务中的信用保险合同、保证保险合同所保障的价值内涵进行区分定位,赋予融资性信保业务各方当事人在信用保证保险(以下简称信保)合同中独立的法律地位,有利于防止投保人滥用融资性信保业务的融资增信功能,促进相关纠纷处理结果符合公平正义的法理价值。保险立法应关注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特殊性,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规则,体现法律对社会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保险合同;产品设计

 

 

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服务模式设计初探

 

王京东、王志朴

 

[摘 要]2016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开展履约保证保险试点,从而建立起土地流转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介入,引导土地流转规范,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各方的权益。为此,本文梳理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产生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开展模式及引入保险服务提出建议:选择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先行试点;政府给予支持,快速推进试点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宣传推广;多层次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保险+服务

 

 

上一篇:2020年第7辑目录

下一篇:欢迎订阅2021年度《保险研究》《保险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