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身保险行业利率风险研究

 

陈博钰、刘馨荷、谢荻帆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背景下,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趋势在全球蔓延,我国市场利率中枢也面临下行压力。利率风险对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对经营长期业务的人身险行业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利率下行对人身险公司的多重影响,评估了影响利率风险的主要因素,采用了压力测试初步度量了行业在极端假设下累计形成的利差损风险敞口,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教训从公司、行业、监管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利率风险;人身险行业;压力测试;政策建议

 

 

寿险个险预测性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钱仲华、吴开兵、袁颂文、曹均华、张磊

 

[摘 要]在一般情况下,指标可以发挥评价和引导作用,短期指标发挥短期评价和引导作用,长期指标发挥长期评价和引导作用。根据数据规律性,其加工所得的指标可以分为历史性评价指标和预测性评价指标。预测性评价指标是未来指向的,具有更强的引导性,可以更好地引导公司向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寿险公司个险营销人力在800万人以上,构建科学的预测性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引导营销人力产能的提高、消耗的降低。研究也发现,营销人力的产出,也就是营销产能的积累、释放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可以用来构建预测性评价指标。实践也表明,预测性评价指标对于提升营销积淀、提高长期产出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营销人力;营销产能;大数据分析;产出倍数;新增人力需求

 

 

我国居民养老财务准备状况分析——基于《国人养老准备调研报告(2020)》的主要发现

 

清华大学中国老龄社会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课题组

 

[摘 要]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居民在养老财务准备方面的情况,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启动了国人养老准备调研项目。调研发现,受访者最看重的养老生活品质是拥有“完善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退休后最担忧的问题是“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大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缺乏护理、照料等服务”;居家养老仍然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养老方式;预期与现实缺口较大,近七成受访者希望退休后的收入能有退休前的一半以上;对自身寿命的预期比较乐观,但实际养老准备并不充足;整体金融素养水平和养老金融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养老财务准备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普遍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多而杂且难以契合养老准备需求,同时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所有受访者认为退休时的储蓄应为目前年收入的倍数的平均值是 9.93倍;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现出风险厌恶,而风险厌恶程度会影响养老储蓄投资;养老目标基金开始受到重视,近五成受访者购买意愿强烈;期待金融机构提供养老财务规划及投资组合推荐服务。基于调研,本文建议:个人尽早规划退休生活,加强养老储蓄投资;金融机构创新和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政府建立个人退休账户制度,推动第三支柱发展;积极发挥理财平台连接各方的纽带作用。

[关键词]养老储蓄投资;金融素养;养老金融;目标基金

 

 

中美两国商业健康险比较分析与我国健康险发展方向

 

方力、景珮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引入重大疾病保险以来,商业健康险发展已有三十余年,近年来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险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然而,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与发达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保障责任、保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承保人群三方面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商业健康险的差异,结果发现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保险公司资源整合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提出我国未来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方向:行业及保险公司应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相关标准,推广医疗信息化标准在商业保险中的应用;真正发挥健康管理作用,提供疾病预防、健康风险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健康险;比较分析;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路径探析

 

郑辉

 

[摘 要]巨灾保险制度是巨灾风险管理和巨灾损失补偿的重要工具,对降低公众经济损失、增强社会风险抵御能力、保证财政预算刚性约束、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多个巨灾保险试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进程中多方面的情况。同时,在对全球巨灾保险实践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加快建设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基金管理、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及相应的具体政策。

[关键词]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地方试点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核心概念与原则探究

 

王忠曜、方京、翁育峰、罗成、董力、王震

 

[摘 要]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作为一种民生型险种,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实践经验。通过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房屋业主能够在发生房屋质量缺陷责任事故后,得到保险公司快速的理赔维修服务,有效地解决房屋业主维权难的问题。2016年,我国上海市率先发布了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这一险种。随后,其他省份也陆续发布相关文件推进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试点工作。与各地火热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方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核心概念与原则理解得不够深入。本文结合工程领域以及保险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核心概念与原则进行详尽地探究与梳理,以期各方就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形成共识,助力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我国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等待期;代位追偿

 

 

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审计实务探讨

 

刘小书、沈璜

 

[摘 要]“提供以风险为基础的确认”是内部审计实务的核心原则之一。在这里,“以风险为基础”不仅指以风险为基础编制内部审计计划,而且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作业过程中,风险控制矩阵能够将目标—风险—控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内部审计作业中常用的评估工具。本文围绕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从计划、业务分析、评估和风险控制、测试有效性、报告五个方面,对风险控制矩阵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以案例的形式对基于风险的系统审计方法和基于调查的审计方法进行比较,期望能从实务层面对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审计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基础;风险控制矩阵

 

 

会计人员快速掌握IFRS 17的方法探析

 

王锦华

 

[摘 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即将生效。该准则涵盖保险、精算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涉及现金流估计、现值的计算以及折现率变化等比较复杂的内容。会计人员学习掌握该准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准则涉及的科目主要有保险合同收入、赔款及费用、保险财务费用、保险合同负债等。合同服务边际、预期未来现金流现值等保险合同负债各要素的变动即为相关收入确认、赔付成本、费用以及实际现金流变动的具体体现,而财务报表中保险合同负债的披露也可根据上述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列举相关科目的计算并且运用会计恒等式的原理锁定其相互间的勾稽关系,从而可以较轻松地掌握准则内容,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准则的定义和原理。

[关键词]IFRS 17;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银行业与保险业消费信贷业务合作模式研究——保险公司“信用分”模型的应用

 

刘璞、胡斌

 

[摘 要]保险公司通过信用保证保险参与消费金融行业,以保险增信的方式提高借款人的信用能力,帮助其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引导整体行业有序发展。保险公司作为消费信贷领域的后来者,在实现与银行合作风险共担的模式下,为借款方提供优质低成本贷款的同时,有效控制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必须建立针对该部分借款人特有的信用评分模型。本文利用目前市场上运行的消费贷平台所积累的数据,验证了“信用分” 模型,从验证结果看该模型风控效果良好,从而有利于满足银保合作项下消费信贷客户的借款需求,一方面降低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的风险,促使银行更大力度地将低成本资金投放到消费信贷市场,另一方面也对经济民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大背景下,用于个人消费的信用保险的发展有助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强银保行业联动。

[关键词]消费贷;银保合作;信用分模型

 

 

欧盟实施Solvency Ⅱ对自保行业的影响及启示

 

郑晓哲

 

[摘 要]2016年1月1日,欧洲偿付能力标准Ⅱ(Solvency Ⅱ)正式实施。与“偿二代”相似,Solvency Ⅱ适用于所有保险公司,包括自保公司。本文分析了欧盟实施Solvency Ⅱ对自保行业的影响,认为SolvencyⅡ下的自保行业是合规压力与管理促进并存。在此基础上,参考Solvency Ⅱ对自保公司的影响,提出了对我国自保行业偿付能力监管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欧洲偿付能力标准Ⅱ;自保行业;偿付能力监管

 

 

保证保险的法律属性、实务困境与完善建议

 

李政明、陈劲松

 

[摘 要]从保证保险业务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我国保证保险尚处于成长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少。保证保险法律属性的理论和实务分歧,究其原因在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保险公司开展保证保险业务的模式和定位不清晰;风控机制不健全,保前风险审核不到位、保后监测管理不完善;保险条款和相关合同、协议安排与《保险法》及其基本原理不匹配。《民法典》保证担保制度的修订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信保新规》)的出台,将对我国保证保险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保证保险业务增速逐步下降、风险逐步走高的概率较大,风控能力成为制约保险公司发展该类业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保证保险;法律属性;实务困境;完善建议

 

 

贷款保证保险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作用研究

 

游桂云、尚殿红、孙雨菲

 

[摘 要]中小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和增强经济体系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贷款保证保险快速发展,助力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助力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本文对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主要模式进行了介绍,对贷款保证保险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构建模型,选取指标,对贷款保证保险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于贷款保证保险,未来应发展和完善并重,特别是加强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定价风险管理与追偿机制建设,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贷款保证保险;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缓释

 

 

上一篇:(已结束)征稿启事:“保险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征稿

下一篇:2020年第12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