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保险的产品种类及规模估算——基于8省市供给侧的调研分析

 

邢鹂、龙俞安、赵辰龙

 

[摘 要]保险业通过产品创新、精准服务及市场拓展,充当普惠保险的核心驱动力与孵化主体,推动保险产品契合多元需求、触达更多人群。因此,“供给侧分析”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经营目标的内在动力,更是推进普惠保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调研地区进行深度访谈,按照政府参与程度的不同,总结出我国现阶段普惠保险产品主要有三类:具有公益性质的民生保障保险、商业机构参与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和数字化赋能的专属普惠保险,分析了保险公司开展和推广普惠保险的动机和制约因素。本文从市场供给端估算了普惠保险保费规模,2023年,我国普惠保险保费规模约为3600亿元,占总保费的7%左右;未来5年,通过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探索保险模式创新,推动保险技术创新,可以让更多下沉市场的群体获得更“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的保险保障。因此,本文预测,到2029/2030年,在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的过程中,普惠保险保费规模预期能够达到近万亿元(9300亿元),为目前体量的2.6倍,将占保险市场份额的15%。

[关键词]普惠保险;保费规模;保险供给侧分析;保险高质量发展

 

 

数智技术驱动的保险大监督体系构建

 

孔庆伟、蒋洪浪

 

[摘 要]保险业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无论从公司治理还是风险防控的角度,对保险公司的有效监督都是至关重要的。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保险公司的大监督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数据信息的加速流转,加速了保险组织的平台化管理和高效运行;监督流程的自动化和透明化,弱化了不兼容岗位的底层逻辑;技术的强大响应能力,使排查端口前移,实现动态监督。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监督体系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本文进一步提出新技术条件下的大监督体系构建思路、实现路径及建设要点,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智化;大监督体系;一体化监督

 

 

我国农业收入保险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陈同富、刘婧、刘峰

 

[摘 要]2019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原银保监会、林草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收入保险将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农业收入保险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保障品种和业务覆盖面逐步增加和扩大,在提升保障水平、促进农户增收、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发展农业收入保险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美国和日本农业收入保险相关国际经验,并全面介绍了我国农业收入保险支持政策情况、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了现存困难和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业收入保险的未来发展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收入保险;国际经验;发展现状;对策建议;中国

 

 

草原雪灾保险优化研究——以锡林郭勒盟肉羊政策性保险为例

 

张俊岩、何文菡、刘灿阳、许荣

 

[摘 要]锡林郭勒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是中国首款以草原牧民为主要被保险人的农业天气指数类保险产品,该产品尚处于试点实施的阶段,运营方式尚未完全成熟。本文从承保范围、保险条款以及保险费率等方面,对该产品的雪灾损失部分进行了详细梳理,对试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国外发展成熟产品的经验,以期为我国草原雪灾指数保险的实施提供参考。针对试点产品存在的基差风险问题,本文根据草原畜牧业雪灾的灾害系统,分析雪灾的致灾、孕灾以及承灾因子,选取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以及巴彦淖尔市四个地区的气象及经济数据,在目前的致灾因子基础上加入风险预防因子,探索建立更为合理的草原雪灾保险指数组合以及保险方案。实证结果显示,加入风险预防因子会提高指数和雪灾损失的关联度,运用风险预防因子修正后的天气指数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原雪灾指数保险费率厘定的精度,降低基差风险,降低赔付率。在产品运营中,本文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寻找更加合理的业务实施方案。

[关键词]草原雪灾;指数保险;基差风险;保险产品

 

 

浅谈拟合特定红利指数在 保险公司资产端的实践

 

屠楚文

 

[摘 要]本文聚焦低利率时代保险公司资产端的投资难题,剖析拟合特定红利指数在保险资金配置中的价值、实践成效、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展望其发展前景。研究结果显示,拟合特定红利指数与保险资金特性高度契合,能够显著提升投资收益并有效分散风险,有助于保险公司在复杂多变的低利率市场环境中开辟新的投资路径。

[关键词]低利率时代;保险资金;红利指数;资产配置

 

 

普惠式健康险发展路径研究——以天一甬宁保为例

 

赵静

 

[摘 要]本文以宁波市天一甬宁保为例分析普惠式健康险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前天一甬宁保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逆向选择风险大,产品吸引力不足。具体包括:分项责任免赔抬高理赔门槛,赔付规则复杂;定位不明确,制约产品设计;激励机制缺失,市场主体购买作用未发挥,支付效率待提升;政企责任不清,产品风险控制难度大。建议在发挥普惠功能的同时,实施产品责任分级,费率分组;合理设定赔付门槛,简化赔付规则;健全激励措施;完善特药目录,创新支付方式;合理划分政企责任,优化产品风险管控机制等。

[关键词]普惠式健康险;惠民保;发展建议;宁波;天一甬宁保

 

 

日本介护保险:财务持续机制与护理服务支持

 

张艺超、王向楠

 

[摘 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持续增加的挑战,日本建立了覆盖全民、可持续性较强的介护保险体系,推动了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日本介护保险的资金主要来自40岁以上公民缴纳的保险费和公共财政资金,并通过转移支付、灾害与突发事件的财政支援、财政稳定基金与市町村间的相互支援、居住地特例制度与地方创设政策的协调以及参保与赔付的动态优化等机制设计,保障了财务的可持续性。日本介护保险对不同养老方式给予了差异化支持:对于居家介护,在赔付限额内赔付约90%的费用,并实施对低收入者介护服务费的减免政策;对于社区介护,结合介护保险与地方政府贷款、补助给予支持,辅以保险赔付审核机制;对于机构介护,通过“公立普惠”与“私立高端”两种形式,为低收入者提供兜底保障的同时,满足高收入者的需求。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社会共济的核心理念、多元化财务筹措机制、中央支持与地方自治的协同以及对不同介护服务的差异化支持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龄化;护理保险;养老金融;养老服务;银发经济

 

 

独立代理人在我国的发展环境分析——基于中美宏观差异的对比

 

王都富

 

[摘 要]专属代理人作为我国保险营销发展三十余年来最主要的渠道,转型遇到瓶颈。本文基于中美宏观环境差异的对比视角,从现行专属代理人运作机制的问题出发,定义了美国式独立代理人的概念并比较其优劣势,进而对中美独立代理人制度发展环境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寿险行业尤其是中小险企代理人渠道打破传统“金字塔”组织架构、实现队伍转型提供借鉴。结论表明,受限于企业内生动力与监管政策推动的影响,在中短期内,一般意义上的独立代理人暂时不具备成为个险主要分销渠道的潜力。本文建议险企围绕队伍构筑多重服务体系、关注产品需求潜在拐点、重视保险经纪人的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专属代理人;独立代理人;个险基本法;专属独立代理人

 

 

近代中国保险经纪人监管制度研究(1927—1945年)

 

吴静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保险业面临诸多问题,如保险经纪人社会地位低、人才缺乏、乱放回扣等,导致保险中介市场竞揽业务、局面混乱。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经济统制,变革了保险经纪人监管制度,试图规制保险中介市场。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保险经纪人监管制度的实施和保险监管的效果非常有限。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保险监管;保险业

 

 

上一篇:2025年第4辑目录

下一篇:近期选题建议